设为首页添加收藏

您好! 欢迎来到DG视讯科技有限公司

微博
扫码关注官方微博
微信
扫码关注官方微信
电话:0571-87859897

您的位置: 主页 > DG视讯新闻 > 公司新闻
公司新闻

村庄规划典型案例 华安县DG视讯华丰镇高石村:开发以多类型康养为一体的综合型村落探索

发布日期:2025-07-24 来源: 网络 阅读量(

  近日,省自然资源厅围绕规划编制好、规划管理好、规划服务好、规划实施好、公众参与好等5个方面,梳理总结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经验做法,形成一批村庄规划编制实施优秀典型案例。本公众号予以刊发,供各地学习借鉴。

  高石村秉持“乡村要振兴,规划需先行”的理念,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为抓手,以突出地方特点、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为核心,以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、乡土文化为重点,着力“在发展中保护,在保护中发展”,积极开展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,取得一定成效。

  高石村位于华安县华丰镇西南部,三斜尖山麓之下,平均海拔约680米,森林覆盖率98%以上,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3.6万个每立方厘米,是远近闻名的“养生天堂、避暑胜地”,全村共有261户1025人。高石村山清水秀,茂林修竹,飞云流雾,旅游资源丰富,人居环境优异,乡村振兴成效突出,先后被评为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”“国家森林乡村”“福建森林村庄”“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”“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”“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”“福建省省级传统村落”等。2023年,高石村村庄规划编制成果获评省级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三等奖。

  高石村依托高马线和华安线,引入原生态旅游廊道的概念,与周边和春、贡鸭山及福田村联动发展,共同打造生态山水旅游带,形成旅游资源共享。同时,注重多规有机融合,量化分析村庄内部用地情况,进一步明确村内建设情况、功能属性、开发强度及未来发展计划。以“生态高石,养身度假村”作为规划发展定位,并将其打造为华安县乡村振兴样板村。

  产业发展布局围绕“一大核心主题,三大功能板块联动,九个重点项目的产业支撑体系”,即服务乡村振兴,打造华安县乡村振兴样板村,联动南部农业产业园、中部特色文化体验区、北部生态养生度假区,形成一条产业轴线,三大功能板块以三产融合的方式,结合板块现状完善功能主题,布置相应的配套设施,由南至北依次打造香药种植基地、桂花种植园、茶园、知青文化园、茶马古道、邹应龙文化园、特色民宿、风情古街、圆梦山庄等九大重点项目。通过整合山水生态资源、提炼特色文化要素和植入产业发展项目,塑造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图景。在保持原生态的同时,注入现代时尚元素,打造核心主题生态养生度假村。

  结合村庄自身“保护开发”特色,以“三调”用地分类为基础,全域统筹,分类管控。集中梳理与盘活村庄存量空间用地及周边闲置用地,结合产业项目建设需求,将闲置用地向可入市的经营性用地转变,为村庄产业与配套设施建设提供载体,增加村财收入。

  通过规划实施,村庄面貌焕然一新,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改善。村内道路全部硬化,设有停车场,满足村民和游客需求。村内路灯环保节能,游乐设施配置完善,布局合理。村内(景区)休息亭、休息座椅和观景台等均采用石头或木质材料,符合生态要求,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共生。

  村容村貌整洁有序,美丽庭院处处可见。在远离中心村的位置建立鸡鸭集中养殖区,将中心村所有的鸡鸭舍、猪圈、旱厕、危房拆除。通过改路、改水、改厕,清杂、清淤、清污的方式,实现绿化、美化、净化、亮化。把环境大整治化解为村民各家“门前三包”,引导村民从被动到主动参与环境整治,村庄由“点状美”向“一线美”“一片美”转变。

  “绿水青山”转变为“金山银山”。生态水系整治提升工程造就了高石村山清水秀的景象,置身高处,青山绿水、奇峰怪石交相辉映,甚是壮观。高石村水资源丰富,红菇溪和坑板溪穿村而过,水质甚好,村庄古屋错落有致,优美的人居环境促进“回乡潮”,吸引“入乡游”。

  高石村以村庄规划方案为指引,以产旅融合发展为导向,以适宜人居环境为核心,重点打造集生态康养、文化康养、善食康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村落。以大屏山保护开发为主线,打造“古朴与现代、静谧与激情”的高石生态康养;结合知青文化、山地自行车赛事文化、邹应龙孝廉文化、酿酒文化等铸造高石文化康养;因地制宜发挥竹、林下中草药、水果种植等农业优势,形成高石特色善食康养。

  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

  高石村结合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,充分挖掘知青文化,共建知青亭、知青公园,将知青文化融入景点,吸引游客了解民俗故事。高石村邹氏是南宋邹应龙后裔,为弘扬传统文化,成立“华安邹应龙孝廉文化交流中心”,将其打造为集文化研究、寻根问祖、旅游观光、廉政教育为一体的文化园,旨在“以孝促廉、以廉尽孝”,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。高石村还注重非物质文化传承,已连续举办三届民俗文化节,举行祭祖仪式、民俗汇演以及酒文化、竹文化成果展示,弘扬好村风、树立好家风,并促进当地旅游事业发展。

  此外,高石村成立了旅游发展公司,采用“公司+农户+村委会”方式运营,筹集了380万元用于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,促进村旅游业态发展。每年接待游客十余万人次,旅游收入百万元,收益按股分红,让村民真真正正受益。同时,优先聘用当地村民作为民宿、餐饮工作人员,带动本地村民就业。实现了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的转变。

  村庄规划遵循“修旧如旧”的原则,结合村庄自身“保护开发”特色,高石村对闽南五凤楼为主的民房进行修缮,并加以充分活化利用,保护了古村落形象,被评为省级传统古村落。目前,高石村利用古厝古建筑开设民宿12家、餐厅4家,在古厝古建筑内设立有村综治中心、村党群活动中心、村幸福院长者食堂和知青文化展览馆等场所。另引入春风里文旅项目,综合文化舞台和露营基地,对60、73、124和125号古厝古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和文旅项目开发。

  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

  传统风貌建筑50号知青楼修缮前后对比图及活化利用情况——作为村级综治中心使用

  传统风貌建筑隆庆堂121号、124号修缮前后对比图及活化利用情况——作为村史馆使用

  规划陪伴式服务是确保规划从“纸上蓝图”变为“实地成效”的关键支撑。高石村为保障规划实施、解决实际问题,重点开展村民建房指导、项目落地咨询及规划实施跟踪等规划陪伴服务工作。

  结合特色文化小品,将村庄沿线两侧及房前屋后闲置空间,打造成具有本村特色的民俗风采。为满足未来的生态旅游发展,在东侧村庄入口段规划大型生态停车场及综合型游客接待中心,扩大服务半径。同时,加强村庄绿化美化,在村庄道路两侧、庭院、公共空间等种植花草树木,营造优美的乡村生态环境。

  充分挖掘高石村的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,保护和修缮传统民居、古桥、古井等文化遗迹,传承和弘扬乡村建筑文化。以特色五凤楼等坡屋面老建筑为主,从建筑到庭院景观采用对原有场地最轻的干预,保留木梁青瓦,唤起乡土记忆,通过新建连廊、亭子的串联,形成新旧交替的室内外空间,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风貌。

  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

  高石村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和清晰有效的实施路径,让乡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。乡村旅游的兴起以及生态康养、文化康养、膳食康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创新,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,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。注重生态修复与资源合理利用,加强了对耕地、水源和森林的保护,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,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。通过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,举办文化活动,培养文化传承人等方式,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,也为乡村旅游增添了独特的魅力。改善基础设施、提升教育医疗水平、加强社区建设等措施,让村民们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,显著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。